
NIKON全幅標準變焦鏡皇NIKKOR 24-70mm f2.8E ED VR入手後就等不及想要好好用它,剛好隔二天要跟家人到墾丁玩,這真的是來的早不如來的巧。簡單講一下這二天使用下來的心得:
- 對焦速度真的飛快
- 四級防手震相當實用,配合Auto ISO中的最低快門速度相當好用,防手震開啟之下,我大多使用自動並「較慢」二格,成功率相當高。
- 畫質的部份,本人沒有一代鏡所以無法比較,但看網路上的評價應該是跟一代差不多,事實上的確是沒有讓我太驚豔。
- 重量的部份,雖然本鏡頭已破1000g,但配重不錯,裝在D810上含電池手把拿起來還不算有很重的感覺,但如果再掛一個SB910就真的有點受不了。
開箱請看睽違八年.鏡皇再臨:NIKKOR 24-70mm f2.8E ED VR開箱!
以下是實拍照片,照片均有後製,請小心使用避免服錯藥。
由於比預計時間還要早抵達墾丁,所以先跑去上次找不到路的核三廠出水口,出水口由於河道較淺及水溫較高的關係,水色呈現的是淺藍色,與大海的深藍色有個明顯的對比。

水色的差別從這張看起來會比較明顯

核三廠端

核三廠端,遠處二個半球體建築的對面就是核三廠的位置了。

核三廠出水口在這裡
這個位置面的東邊是出水口,西邊則是小巴里島岩,有些店家會帶客人來這裡浮潛。

(不知道為什麼叫小巴里島岩)

中午時來到紅柴坑漁港這用餐

漁夫現撈海鮮,這次是第二次來,如果不想等建議早點來,一來是客人很多,二來是桌數不多,最後是這裡路小又很難停車,只有港口旁少數幾個停車格而已。

我們當天11點左右到的,11點半就客滿了。總共7大2小點了8菜1湯,大約3,000找一點點,稱的上是物美價廉,重點是新鮮好吃。

紅柴坑漁港(漁夫現撈海鮮)在這裡
午飯後到CHECK IN前的時間先到鵝鑾鼻公園晃一下,如果要去鵝鑾鼻燈塔要從公園入口進去,需要收停車費及門票,不要跟我一樣傻傻的跑去後方的龍坑停車場。

這張不是我水平沒抓好,是從公園入口處到燈塔端是一個斜坡,路是沒有很長但天氣熱走起來實在是不太舒服。

鵝鑾鼻燈塔外,鵝鑾鼻燈塔是一個武裝燈塔,外面有壕溝圍著。

燈塔是可以進去的,但燈塔主體是禁止遊客進入的。

要等沒人的時候還真不容易XD,那時間剛好遇到一團陸客。

鵝鑾鼻公園的位置
晚上到這邊當然是逛墾丁大街啊,夜拍除了光圈大一點、ISO高一點,就只能靠防手震了。

窯烤比薩

很多小店家都是在路邊擺起桌子,賣一些燒酒螺、生魚片和烤生蠔之類的,讓客人喝酒吃肉。

第二天早上到貓鼻頭,以前應該來過,但一點印象也沒有,這裡目前有工程在進行,不知道在蓋什麼。

可以沿著斜坡往上到觀景台,這大概是這裡唯一一個景比較好的點。

珊瑚礁海岸,南部這個季節霾害很嚴重,連墾丁都不能倖免,能見度不高,甚至覺得比去年來時還差了點。

貓鼻頭在這裡
最後一站是小朋友超喜歡的海生館,不過只有要看企鵝跟小白鯨而已。路過看到的水母腦(咦?)。

龍魚,這在水族館裡應該是賣價最高的魚,但在海生館大概只能算小魚一隻。

二樓高的壓克力魚「缸」前

企鵝館

小朋友看企鵝我在旁邊玩追焦

海生館
第一天下午在飯店休息時,在福華的花園裡聽到鳥叫聲,大概看了一下有烏頭翁和綠繡眼,都不太怕人,可以安穩地拍,以下都是手持使用NIKKOR 70-200mm f4G ED VR拍攝的,雖跟主題不完全符合,不過還是放在一起好了。
烏頭翁(學名:Pycnonotus taivanus),又名台灣鵯,為台灣特有種,只分布在當地東部和南部。雖然在某些地區相當普遍,此鳥種仍被列為易危,因棲地的破壞和同屬鳥種白頭翁雜交造成數量減少,此兩鳥種分布在某些地區重疊,且有白頭翁因宗教因素被放生至烏頭翁棲地(以上資料取自WIKI)。





綠繡眼(學名:Zosterops japonicus)是一種小型雀形目綉眼鳥科鳥類,平均壽命約15年。中國稱暗綠綉眼鳥,台語稱青笛仔、青啼仔,廣東人多稱其為相思仔、白眼圈,日本稱為目白,其他俗名包括繡眼兒、粉眼兒、粉燕兒、白眼兒、白日眶等,是中國著名的供玩賞用的籠中的鳥(以上資料取自WIKI)。


張貼留言